在联合国气候行动月的最后一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和昆明的32名青少年野外科研志愿者科考队员前往三亚参与守望地球"南海海洋生态和气候变化"野外科考项目。
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6月,主要开展海洋生态调查与建设、海洋生物及病害预防控制的技术研究、海洋生物环境的调查与检测等工作。研究所陈宏所长向科考队员们介绍了海南的珊瑚礁、海草、红树林现状。
陈宏所长 向科考队员们介绍海南珊瑚礁、海草、红树林现状
研究所工作人员崔老师为队员们进行急救讲座,并演示如何进行心脏复苏
0 1
左中括号
红 树 林
左中括号
红树林是海洋生态的三大系统之一(另外两个是珊瑚礁生态系统和海草生态系统),消浪功能独特,是海岸生态卫士,也是海洋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中国红树林分布从最北的地带浙江南部沿海到广西北海的漫长海岸。由于围海造地、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不及世界红树林面积1700万公顷的千分之一。
红树林
科考队员们共开展了四个野外科考课题:
1. 栽种红树苗: 每一个青少年科考队员,为崖州湾海岸带生态修复,种下一株红树苗。
2. 底栖生物调查:在一平方米样地,收集红树林内底栖生物,鉴别底栖生物种类;
3. 采集水样:通过显微镜监测水样中的微生物。
4. 三亚红树林固定样带生态调查:测量10X10米样地内红树数量、胸径、高度等。
队员们在穿着下水裤,在红树林内爬上爬下,时不时还会陷入泥潭。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红树林消浪带是构筑海岸防护林体系的首选防线,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通过科考工作,队员们能够认识到科研人员工作的不易,值得我们尊敬!
0 2
左中括号
海 草
左中括号
海草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根系发达,有利于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同时改善了水的透明度,控制浅水水质,更是许多生物的直接食物来源,为许多生物种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队员们在不同地点选取三块一平方米样地,测量样地内海草覆盖率,从而分析海草对水质的影响。
0 3
左中括号
珊 瑚 礁
左中括号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将近五亿年前就出现了。珊瑚依赖体内的微型共生海藻生存,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向珊瑚提供能量。近年来,由于海洋温度不断升高,致使珊瑚所依赖的海藻减少,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
队员们前往鹿回头小东海进行珊瑚礁调查,小东海湾海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三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队员们跟随研究所陈所长和崔老师一起浮潜了解水下珊瑚现状。
同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伊朗籍教授给队员们介绍了珊瑚礁的生态服务功能、气候变化的碳汇重要作用及恢复措施。
0 4
左中括号
潮 间 带 调 查
左中括号
队员们前往崖州湾南山港西侧进行潮间带调查。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队员们在潮间带选择三个不同地点的一平方米样地,样地的地点不同,所收集到的物种大小、种类均不相同。队员们将样地内的生物收集回来,运用天平将不同样地内的生物进行称重,并分析样地内物种种类。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海洋里有很多垃圾例如塑料袋、玻璃瓶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类的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 5
左中括号
科 考 总 结
左中括号
每天工作结束后,队员们会将当天的科考工作进行汇总,通过他们的综述,大家对这几天的科考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很多队员有提到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幸看到队员们一步步成长,并学习到思考和创新,所有的领队老师和指导专家都感到欣慰。
野外科研是一项枯燥而又重复性的工作,亲身参与后才能认识到科研工作的艰辛。科考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仍旧迫在眉睫,希望队员们能成为环境保护践行者和呼吁者,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力量。
电话:18519035648
邮箱:shouwangdiqiu@operationearth.com.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8号民生金融中心B座